TCNN新聞
01月31日
【以我名呼召】與主相遇的路 原青談宣教
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以我名呼召——原住民青年的信仰與認同」論壇,1月31日、第二日議程的最後為青年宣教論壇,邀請社青分享自己如何在職場、專業領域表達信仰、傳揚福音。
首位講者是排灣族人、Payuan(排灣)中會Kasuga(春日)教會長老Cudjay Qaluan(白峻杰),現於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群文化發展中心服務,工作包含大型樂舞製作等。他以樂舞作品結合信仰、文化與藝術,且他認為樂舞是很快速能讓大量民眾認識原住民族處境的方式。
Cudjay Qaluan坦言,自己因為職分過於忙碌,有時會懷疑自己究竟是真的相信上帝,還是因為被期待、被賦予才承擔這些服事與責任。但因著樂舞,讓他能夠沉澱,也勉勵眾人「相信上帝」,讓上帝幫助自己在職場宣教的過程。布農族人、前Bunun Ciubu(中布)中會青年事工部部長Tahai Ismahasan(林念恩)則提到,社會青年因為初入職場,正在奠基、起步階段,因此無法全時間投入教會服事,甚至也會感覺受到限制、失去自由。他同樣曾困惑,在職服事者是因為上帝、還是因為負責才服事?但就像聖經人物摩西、約拿,上帝並不是在他們完全預備好的時候才使用他們,這些聖經故事都給予他許多激勵;就像是古利奈人西門,有時看似是被勉強,但其實是與耶穌一起背負十字架。排灣族人、出生牧家,現擔任成功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員的Zuljezulj Mavaliv(蕭恩霖)娓娓道來,父母全天都在教會,有時會感覺父母不全然屬於自己,但事實上「以教會為家」是雙倍祝福。一方面,不論是父母家族的部落、還是牧會的部落,這些地緣關係都成為她在追尋身分認同的依據。一方面,她也會思想父母全心投入牧會究竟為何?藉由發生在自己與家庭的見證,偶有抱怨、卻又經歷恩典、為此感恩,是她的信仰旅程;她相信深耕文化也是如此,「所有付出都不是枉然。」最後Zuljezulj Mavaliv引用耶利米書17章7、8節經文祝福大家。
魯凱族人、原住民族委員會經濟發展處科員Lruni Kadrangiane(沙韻雯)回顧,自己從小就在教會長大,只是當時去教會是為交友,並不是真的信仰上帝;原都是「自己作主」的她在遭遇車禍、考取公職後等經歷後,才終於領悟要將上帝擺在首位。
Lruni Kadrangiane赴北就業後,雖然有穩定聚會,但沒有立刻參與其他教會推行的職場宣教事工;直到聽聞「雙職事奉」分享,及在祈禱會中被聖靈提醒、有傳道人持續關心與催促,才重拾建立職場教會的心志,將感動化為行動。她與同事們建立的職場教會並不屬於任何教派,也歡迎所有教派的弟兄姊妹加入。
泰雅爾族人、員林基督教醫院關懷師Atay Syat(黃寧)則從家庭氛圍、個人特質等分析,談到對自己的覺察與認同,並常以「妳的根在哪裡,那裡就是妳的家和負擔」這句話自勉。在醫院擔任關懷師,不免面對許多生離死別;而面臨生命終點,每個人都會思想自己將去哪裡,由於當地民間信仰居多,因此Atay Syat在工作中實踐信仰與宣教的方式,主要在於處境化/在地化,並期許發揮實務能力、從中榮耀上帝,「勇敢面對現今世代的環境,但福音本質不變。」
問答時間,眾人討論為何有些青年願意職場宣教,卻不願意投入教會服事?但Lruni Kadrangiane認為,在職場或教會,其實都有願意與不願意宣教或服事的人;Cudjay Qaluan則提出,職場表現一定程度上能得到肯定,但教會服事未必,再加上教會裡可能有人際關係議題待處理,因此影響青年服事意願;Tahai Ismahasan分析有可能是因為現代人生活選擇更多元,加上溝通更期待尊重而非命令,種種因素導致青年對教會失去興趣或歸屬。
關於教會青年如何凝聚以參與部落工作?Cudjay Qaluan說明自己教會的例子,當時教會青年注意到教會的封閉性與排他性,於是選擇參與部落事務,使上帝的愛真正落實在部落。「不一定要當領導者,而是成為輔助與陪伴。」
至於教會可以如何幫助社青的職場宣教事工?Lruni Kadrangiane希望傳道人能夠打破「教會的牆」,培養上帝眼光的國度觀,不是執著自己教會增長、而是更多人靈魂得救;Atay Syat認同教會要有足夠遠見。Tahai Ismahasan期待有專職牧養青年的傳道人。Zuljezulj Mavaliv強調,不只青年、任何世代都可能有離開教會,很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而基督徒還有責任運用恩賜、領人歸主,且這條路上需要有同行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