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首頁  >  TCNN新聞  >  內頁

TCNN新聞

112年

01月31日

【以我名呼召】基督徒原青探討身分認同與正名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為讓更多原住民青年思考、討論以及信仰回應「身分認同」議題,於1月30日至2月1日高雄蓮潭會館舉辦為期三天的「原住民基督徒青年身分認同與正名論壇」;這場以「以我名呼召——原住民青年的信仰與認同」為主題的論壇,此論壇為長老教會史上第一場以「原住民青年為主體」辦的總會性原宣論壇 也是第一場以原住民正名為主題的青年論壇,約有超過50位的教會青年、牧傳參與其中,透過與講師交流、分享正名經驗,期待青年世代從不同的角度為自身權益和認同發聲。

 

在第一天的開會禮拜中,總會原宣主委Sulja Pakedavai(左金男)牧師引用出埃及記3章15節經文、「亞柏拉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為題分享信息。從自身的經驗談他們那一代,可說是文化失落的一代,在40年前並沒有所謂的正名運動、身分認同、文化復振的概念;從教育層面,都是在追求如何說字正腔圓的華語,但是在這樣子的脈絡下,即便穿得像、做得像、說得像,還是會發覺自身與主流社會的格格不入。也因這樣的疏離感,造就對於身分的不認同、不理解,甚至厭惡自己出身、感到自卑。

 

他表示,自己進入南神學習時,開始接觸到本土神學脈絡與教導,慢慢透過了解自身原住民族所面臨的挑戰與困境,進而參與許多原權的運動與倡議,也在其中思考「我到底是誰?」「左金男是我真正的名字嗎?」等議題,隨著思考進展,也象徵認真面對自己身分、族群所遇見的挑戰。

而挑選出埃及記3章15節為主題經文,其實是看見當以色列人稱呼上之時,他們永遠記得上帝是他們祖先的上帝,是亞柏拉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透過強調自身祖先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從信仰的角度思考,以色列人沒有忘記他們祖先與上帝所立的約,彰顯自身與祖先之間的連結。

雖然以色列人過去是流浪民族,卻不會被消滅,因他們不曾忘記自己是誰、自己是上帝的孩子;透過傳承文化信仰,願意讓下一代承認自己的身分;所以也期盼現代原住民青年,從正名開始認識自己名字的故事,認識家族、族群的文化;透過不同方式尋找認同並且實踐,繼續努力在不同面向活出身分。

 

在禮拜結束後,緊接著是主題演講,由總會原宣幹事Omi Wilang(歐蜜・偉浪)牧師以「領受呼召,勇敢啟程——從名字開始解殖」為題分享。他表示,在自身的成長經驗中,因受到國民政府同化式教育影響,曾認為自己生存目的就是要成為道地的中國人,把黃河、長江作為自身的來源,黃土平原作為依靠、中國山脈作為榜樣。

然而在經過學習及自省,才發現他生活的場域並不是中國,而那些被教導的、所謂的「母國」,都不在他的族群、泰雅爾族的教導、場域中。透過福音及知識轉化去認識自己是誰、把眼光放在自身場域,才有辦法成為對於自己有自信的原住民族,進而透過文化、名字使用等等,破除過往的思考,透過自己族群的視角來看世界。

 

本屆論壇有四場專講,第一場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王毓正及現任排灣族民族議會顧問Ljegay Rupeljengan(樂鍇・祿璞崚岸)談「《身分法》4條2演變與爬梳釋憲違憲後待解爭議」,第二場請讓阿讓創意無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Saiviq Kisasa(莎伊維克・給沙沙)與Bunun(布農)中會Kamcing(崁頂)教會Abus Takisvilainan(阿布思)牧師談「身分法釋憲解殖後思考」。

第三場請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Namoh Ising(那莫赫・逸幸)談「當我們談論宣教時我們在談論什麼?青年宣教的神學與實踐」,第4場請Payuan(排灣)中會Drakki(牡林)、Ciulaku(長樂)教會傳道師Vavauni Ljaljegean(法法吾妮・拉樂歌安)談「神學認同與原民解殖-神學與牧養觀點」;並且在論壇中也邀請在不同崗位的原住民青年分享,訴說各自不同身分認同、正名歷程的故事。本次論壇將有系列報導,將於下期4、5版專題呈現。

 

查看原始文章►https://tcnn.org.tw/archives/156116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Twitter share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 #原住民宣教委員會
  • #原住民青年思考
  • #身分認同
  • #原住民基督徒青年身分認同與正名論壇
  • #我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