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首頁  >  TCNN新聞  >  內頁

TCNN新聞

112年

03月01日

【特別企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時代天命.〈人權宣言〉的後台鑼鼓弦(七)2-1

實現誠實和平,踐行轉型正義

【編 按】

1950年,聯合國大會定每年12月10日為國際人權日,記念1948年12月10日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
1977年8月16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應當時台灣的國際處境,發表〈人權宣言〉,籲請政府「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參與起草和簽署此宣言的牧師張宗隆為我們細說從頭這段歷史。

張宗隆

《從大中華到台灣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國家認同及其論述轉換》一書,對長老教會〈人權宣言〉出現在《台灣教會公報》的相關言論和紀錄所做的整理,可謂頗為詳細。但是,要知道長老教會在〈人權宣言〉發表後所做之應對的整個過程,以及長老教會對台灣獨立的意識和抱持的態度,只看《教會公報》是否足夠?本書的研究和斷言,至少要面對以下提出的兩個問題。

反省與正源

《從大中華到台灣國》的研究,有如在看這齣史實戲劇的數位記憶體,後台鑼鼓弦的影像和樂音卻都清消了。何況,這齣史實戲劇有些段落,或如默劇,或前台無人,或人物全部靜止,這就唯有倚賴後台文武場,喧天或鬱沉、高昂或淒切、戰慄或哀痛、優美而奇特的樂音。

筆者陪著作者鄭睦群和讀者諸君,重返當年黨國高壓和殖民體制下的境況,重現當年長老教會和獨立志士們的努力,有如對該數位記憶體做些修復的工作。這個修復必有助於作者和讀者們,對長老教會的國家認同,以及她就〈人權宣言〉所做的應對和論述,有較整全的(intergral)了解。

鄭睦群的研究和斷言,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那些讀不到、看不見的呢?

在《教會公報》讀不到,它所用的文字和語意都已經被限制在黨國政權的詞彙和語意裡,也讀不到哪些詞彙和文句不得出現、不可使用。以下這些事實在《教會公報》讀不到:黨國、殖民政權對全台灣人民的威懾、受長老教會總會全權委派的小組在台灣獨立的意識和默契、〈人權宣言〉草擬的經過、教會同工遭受約談和盯梢,以及有多少人不畏被監視而仍熱忱傳報〈人權宣言〉、哪些人將長老教會和台灣社會急需傳達和急需支援的訊息傳送給國際教會和國際社會……等。在《教會公報》也讀不到,民主和人權以及建國獨立在長老教會是主流,是多數信徒共同懷抱的意識;「台灣獨立」已經是人人共知的信念和有志之士的共同願景。長老教會的「隱忍」和「潛游」,《教會公報》不會明說。黨國政權如何以恐怖統制壓制、醜化、進逼長老教會和台灣人民,《教會公報》不得報導。〈人權宣言〉發表後的迴響和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教會公報》不會也不容張揚。

長老教會後來對〈人權宣言〉的回顧文章,沒有如鄭睦群所說,是「慶典式」的回顧,沒有如他所謂「加值」的論述。這些回述和表述,不過是將過去幾十年中殖民、黨國、專制政權亟欲掩蓋並消除的原貌和原有意涵還原過來,加以重申。​至於他所說,1988年以後長老教會的「論述」,其實並不是要充實〈人權宣言〉中「台灣獨立」的內涵,或使其論述得以完整。長老教會除主要在向台灣人民(尤其年輕世代)重述「建立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的主張外,也同時要作李登輝總統的後盾,鼓勵他勇敢帶領台灣人民邁向獨立、建國。長老教會對〈人權宣言〉的實踐,從來沒有因為被噤聲、被壓制而稍有停「熄」。

對久遠的歷史,我們所能依賴的資料大多只限於文字,幸運的話,還可以有一些文物。可是,與各國對抗殖民或專制恐怖統治的狀況相似,〈人權宣言〉的參與者和相關志士往往也不留紀錄,對「哪些事是誰做的」也選擇不知或不予記憶,以免不經意說出口,或被偵訊、被搜索、被逮捕時,成為自己構罪,還連累相關人士及整體教會的口實或證據。何況,長老教會應對的過程有很多不能見諸文字。

只是,長老教會早已存有的台灣獨立思想、〈人權宣言〉的發表和應對過程,以及它所引發的迴響和連鎖反應,尚非久遠。至少在作者寫這研究的博士論文時,當年的參與者多人尚在,他們可資訪談。如今作者只從《教會公報》整理出來的資料,就對長老教會在國家認同、對〈人權宣言〉之應對和論述做推論及下結論,令人感到有作「管窺」式的斷語的遺憾。

鄭睦群在其著作中提到多位學者都認為〈人權宣言〉是一份台灣獨立宣言,可惜他不以為然。要知道,這些學者不少人當年就對〈人權宣言〉和「台灣獨立」的意涵瞭然於心,並一起經歷了在狂風暴雨中同走崎嶇道路的實際境況。吳乃德教授也說,〈人權宣言〉是「鮮明的台灣獨立主張」!

建國願景

 

本書第二個要面對的問題是,作者對當時處境的疏離。有人批評鍾肇政當年沒批判國民黨,還投稿給黨報副刊。哪知,鍾老在著作中,以小說人物在終戰前遭受日本警察追殺而逃亡的經歷,影射他(和台灣人),即使認同為「中國人」,認真學習中文(意指「中國化」),卻遭遇國民黨政府追捕的真實經過。他既然在著作裡,用各種文學方式隱諱地批判黨國,竟天真地希望黨報的刊載,或可在某程度上作為他身家安全的「護身符」。

有人批評葉石濤有的文字在為國民黨政府說話。可是終其一生,可以見證葉老是「台灣的男子(漢)」。多少人有過像葉老坐牢和被刑求的遭遇?批評者或許對他「我不要再進去」的錐心之痛有所不知吧!

鍾肇政與葉石濤兩人因年齡相近,心痛的經歷相似,愛台灣的心同樣那麼熱切,並一起為台灣(文學)打拚,得到文學界尊稱為「北鍾南葉」。他們所受的酸言酸語,反而襯托了他們的偉大。

沒錯,有人會藉著「當年在威權統治下」來原諒自己的噤聲、妥協、出賣、求榮。有人會將過去的境況嚴重化,以彰顯自己的所謂成就或貢獻。可是我們更擔憂,批判者可以條條有理、頭頭是道地分析當年的情況,自己卻對當時的境況無動於衷;有人甚至有意無意、不明就裡、無感地對受難者和奮鬥者遽下斷語定論。

有多少人能感知「台灣人的苦悶」(王育德語)和「毋甘願」(黃彰輝語),「台灣人的悲哀」(李登輝語)和「凝」(gêng,筆者語)?有多少人能以悲憫的心看待台灣人的歷史經驗,能體會懷抱願景而「在憂傷和重重難關中樂觀」的雙重矛盾(ambivalent)心情?有多少人即使沒有走過「二二八—清鄉—白色恐怖」的歷程,卻能有同理心,而​覺醒,而認同,而願意參加願意參與建國獨立的工程?

不少台灣人,對中國國民黨政權據台和恐怖統治的種種作為選擇遺忘,或以「那已過去了」而不予理會。他們可能因為不堪回首,可能為了適應被統治的生活,可能因白色恐怖未及於「我」而安舒了。在「『報馬仔』就在你身邊」的實況下,有多少家長不敢告訴子女、親人台灣的悲傷經歷,和黨國不人道、不公義的作為,以免他們在同儕中成為異類,因稍有透露而被「點紅做記號」。有的家長有重重的挫折感,因為他們向子女述說黨國政權的專制和不公義,子女卻因接受黨國教育而反駁他們;這些子女,已經無意感知他們的長輩在專制、獨裁下的種種經歷和感受,除非他們將來願意接受台灣​苦悶、悲哀、毋甘願的歷史的挑戰。

在那批評蔣氏、黨國、時政都是叛國、造反的行為的時代,有不少人和家庭反而產生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有的受難家庭樂意接受黨國政權的收編而為虎作倀;​​有的依附迫害的政權,從中獲取政經利益,「福延」後代;有的明哲保身,自持「識實務」,而指思想犯(良心犯)咎由自取;有的受黨國蔭庇、享有黨國優惠,產生對人民的優越感,而對黨國死忠;有的認為台灣的戒嚴「似有實無」,戒嚴令、《國家安全法》、《刑法》第100條等「存而不在」,只要「安分守己」」(實則「心中有個警總」卻不自知),就不以為意;有的全盤接收黨國教育,認同、屈從黨國權勢和權益,而慶幸身家安全、生活無虞,乃至或認同黨國(政權),或反對台灣獨立,或希冀與中國「和平」相處,​甚或要與中國統一……。

以上這些心態和思維,基督徒都可能有。此外,基督徒還可能會懷著一些觀念:基督信仰與政治無關──基督教應該不涉及政治(所謂「政教分立」),教會「插」政治會阻礙人信耶穌──福音是要給人安舒、得祝福(所謂「保庇或成功神學」)。有牧師和教會為教會增長,只在乎「引人受洗得救」(實乃對「得救受洗」有迷思),將上帝國的福音打折成「廉價恩典」,貶為與「行公義,還公道,為弱勢者爭取權益,堅持上帝的絕對主權」無關的所謂福音。

基督徒和教會應當記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後,太平洋西岸曾同時出現幾個獨裁的國家領袖,他們都是基督徒:韓國的李承晚、越南的吳廷琰、「中華民國」的蔣介石。基督徒和教會應當警惕,當今不知道有多少基督徒占比頗高的「基督教國家」,這些基督徒支持獨裁、貪腐的政府,或任其宰制人民而不以為忤。基督徒和教會要向人傳福音,應當思考,要與人分享的「福音」是什麼樣的福音?

當有人質問「長老教會為什麼這麼愛碰政治?」「長老教會為什麼這麼支持台獨?」「長老教會為什麼如此厭惡中華民國?」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可以先請對方暫時擱下,留待以後適當時間才討論,然後分享福音的本質。若對方堅持要先解決這些疑惑,我們即可就上帝國福音、台灣人的歷史經驗和建國願景與基督信仰的關係加以說明。

其實,對方提出那些質疑,已經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他或她的問題若未在某個程度上得到「解碼」,受洗進入教會後,可能會有受騙的感覺,而仍然抱持認同或挺護獨裁專制政權的心態,拒絕接受上帝的救恩其實是「包含轉型正義、社會公義和慈悲得以施行、政權順服於上帝」的拯救。我們需要請對方表達清楚,他們所說長老教會「愛碰政治」「支持台獨(=『台毒』)」「厭惡『中華民國』」的意思及其背後的意識形態。我們也當反思,我們是否也因認同對方的意識形態,對方的問題也是我們自己的困惑,以致無法作答、解說。

基督徒和教會不要把耶穌的話心靈化或靈性化。耶穌說:「主的靈臨到我,因為祂揀選了我,要我向貧窮的人傳佳音。祂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並宣告主拯救祂子民的恩年。」(路加福音4章18~19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耶穌的話是生活語言,也是政治語言。基督信仰包含所有生活層面,當然也涉及政治的領域,而不是「政教分離」。「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耶穌這句話的意思連當時人們都知道,乃是連凱撒的也該歸給上帝,凱撒也應該屈服在上帝的主權之下。人的私生活、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等所有的領域和層面,都要在上帝的主權之下。耶穌的福音是上帝國的福音,不容被「屬靈化」,被窄化為「求平安無事,得福報」的福音。否則,基督信仰就會變成馬克思(Karl Marx)所說的「人民的鴉片」。

保羅因他成長的背景,認同締造太平盛世的羅馬政府(Pax Romana),可是他的教導給我們留下一個空間:如果政府不願作「上帝的僕役」,不作上帝稱職的用人,罰善而不懲惡,基督徒和教會要如何「順從」那樣的政府(羅馬書13章1~7節)?事實上保羅公開宣告,世人應該敬拜、順服的是這位復活的上帝的兒子耶穌,而不是因政治權力而被人崇拜為「上帝的兒子」的皇帝(羅馬書1章3~4節)。

在保羅的30年後,羅馬政府強力推動皇帝崇拜,發動執政機器,運用政教、宣傳、情治等龐大資源,迫害教會,壓制人民,已經僭越上帝。那時的教會已經視羅馬政府為「大龍或古蛇」的政權,底下有「海獸」和「地獸」供他差使(見啟示錄,尤其12、13章)。基督徒的生活乃是,出於對上帝的信而順服,以戰鬥的精神實行公義和慈悲,實現誠實和和平,實踐轉型正義,領人歸信耶穌而能悔改和重生,過更新的信仰生活。

我們要建立的「新而獨立的國家」台灣,是順服上帝的絕對主權,「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的主權獨立的新國家,這樣的台灣也必是使全世界因而得福的國家。

起來領受應許!

根據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2022年8月的民調,台灣人民支持台灣獨立的比例已達50.1%。若加上11.3%既希望維持現狀但也可以接受獨立者,更達61.4%,可見台灣獨立已成為台灣主流民意。

2022年12月台灣民主基金會的民調也顯示,若台灣宣布台灣獨立,導致中國攻打台灣,有63.8%民眾願上戰場。若為了抵禦中國併吞,更高達71.9%民眾願意為捍衛台灣而戰。再者,當今歐美已有多位重量級政治人物和學者,以及國家,公開宣稱台灣是獨立的國家,或支持台灣成為獨立國家。台灣的政府和人民應當把握現在已經開啟的契機,公開向國內人民和國際社會宣告,台灣要成為新而主權獨立的國家。

上帝已經通過祂所揀召的長老教會向台灣人民應允:台灣必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上帝的應許一定成就。台灣人民應該起來領受上帝的應允,攜手連心、勇敢地促進上帝的應許早日實現! (全文完)

參考書籍

1.內田樹(Tachuru Uchida)著,《日本邊陲論》(原文書名:《日本邊境論》),徐雪蓉譯,新北:立緒文化,2018年初版。
2.余杰著,《顛倒的民國:台灣和中國都不提起的近現代史》,台北:大是文化,2019年。
3.吳乃德著,《台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台北:春山出版,2021年。
4.高俊明等著,《台灣新而獨立的國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聖經與神學論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編,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07年。
5.曾慶豹著,《約瑟和他的兄弟們:護教反共、黨國基督徒與台灣基要派的形成》,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7年二刷。

 

查看原始文章►https://tcnn.org.tw/archives/159126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Twitter share
  • #和平
  • #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