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首頁  >  TCNN新聞  >  內頁

TCNN新聞

112年

03月01日

【台灣民主路】新國家與轉型正義

≡ 編  按 ≡

轉型正義不是一種快時尚的潮流,而是台灣基於血淚歷史所發出永恆的扣問,在情續高漲的論辯中,尋思未來應該奮鬥的方向。本期新聞專題除了探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關心台灣社會的具體作為,同時透過德國廣播電台記者菲力克斯・李爾實地採訪報導,看見他者眼中的自己。

總編輯|陳逸凡

2月19日下午,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辦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周婉窈的著作《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分享會,該書由玉山社再版,增添內容包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檔案研究。分享會邀請周婉窈深入淺出地談台灣的轉型正義,並以研究歷史的角度說明她的看法,以及邀請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鄭仰恩與談,從普世與歷史等角度,思考台灣如何踏上修復之路。

從專制過渡到民主的挑戰

轉型正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大談和解的時候卻沒有真相並非轉型正義;也就是說,在真相出來前無法談和解。周婉窈指出,轉型正義是動態的,是從專制過渡到民主的階段,被私有化的國家機器,會被矯正為中立化。若從世界歷史看從專制過渡到民主,有兩種手段:一是流血革命,這會導致另外的不公不義;另外是非武力方式,但不會揭露加害人。

周婉窈指出,台灣的過渡被稱為和平轉移、寧靜革命,現在浮現弊病,泛藍政治與中共統戰合作,歷史上這是國共第三次合作,合作重點是台灣要交出國防與外交。她說,和平轉移、寧靜革命的結果,可用分期付款來形容其壞處——利息大於本金。

周婉窈指出,專制體制具有主人與奴隸的關係、權威主義、人權侵害、人治、領袖崇拜、濫權式教育等問題,而自由民主則具有自由、平等、人權、法治、主體性文化、多元性主義、多樣性與啟發性教育等價值。雖然台灣已進入民主化社會,但信任司法的民眾比例僅有兩成,這在西方民主國家是不常見的。

現場聽眾當中有來自香港的新移民,表達對香港與台灣的關心。周婉窈表示,香港過去在英國統治下,自由度非常高,但沒有民主。當時台灣人非常羨慕香港的充分自由,但現在的香港逐漸失去自由,正在過渡往專制體制的方向進入。她強調,轉型正義的定義就是在講過渡的這件事。

關於二二八事件與之後延續的白色恐怖,誰是加害者,共犯集團迄今沒有道歉。周婉窈指出,國安局與調查局應依據《政治檔案條例》揭露加害者、線民、協力者的姓名,卻逕行遮掩,用一般法凌駕特殊法,顯然是黨國體制遺緒的操作。此外,林宅血案與陳文成命案的關鍵檔案迄今拿不到,因牽涉到深層結構,這些都是轉型正義的阻力,而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應盡力排除阻礙,讓轉型正義順利推動,但這又牽涉到選票問題。

轉型正義是民進黨競選2016年大選的承諾,在贏得政權後,因擔心失去選票,導致轉型正義的進度與過程,不如許多民眾期待。周婉窈說,追根究柢,原因就是沒有建立新國家,依舊在中華民國體制下,轉型正義就是困難,所以不要冀望這個體制的政府。她提醒,台灣人沒有悲觀的餘地,民間有志的個人與團體都要持續推動轉型正義,教育民眾認識台灣歷史。

過往的不公義,如何修復?

鄭仰恩表示,從《轉型正義之路》這本書,看得出周婉窈對於台灣進行轉型正義的失望與無奈。他認為最主要因素是,國家機器依舊是舊官僚在掌握,否則怎會有民眾提出被遮蓋的檔案內容須揭露的訴願,卻遭駁回的狀況。此外,他親身去看了有關長老教會的政治檔案,發現文件的內容都被國家機器遮蓋,沒有按照法律揭露。因此他說,轉型正義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等待合適的時機來臨,才有機會進行改變。

鄭仰恩指出,普世教會面對歷史與社會裡的不正義時,較強調修復式正義或稱恢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做法,目標是解決爭端或重新建構平衡的關係。相較於嚴厲處罰威權政府首腦並施行除垢法,或以「去記憶」(disremembering)策略承諾在民主轉型後不追訴侵犯人權罪行,恢復式正義比較接近中間路線。最常見的是真相委員會策略,最具代表性是南非、智利與阿根廷所成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其特點是在加害者完整交代其罪行的條件下,給予法律豁免。

鄭仰恩提到,台灣學者吳乃德指出,恢復式正義的中間路線存在妥協本質,無法對加害者進行懲罰和究責,這一點需要注意。然而,恢復式正義的核心目標在於讓歷史真相得以大白,讓加害者能夠懺悔,讓受害者得以安慰,並且讓後代能夠記取教訓。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可以避免國家社會的分裂。

另外,鄭仰恩提出了一個問題反思:包括南非,目前推動轉型正義或推動原住民轉型正義較有成效的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信仰基礎及人權意識深厚,對於真理及公平正義的反省力強,然而台灣社會不是基督教社會,慣於便宜行事、是非不明、粉飾太平,台灣的轉型正義能夠順利完成嗎?

鄭仰恩談到南非屠圖大主教高舉靈性世界的理念,確信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兒女,因此提出了「寬恕」原則,並成功領導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成為普世轉型正義的典範。

鄭仰恩進一步表示,毫無疑問地,宗教傳統所具有的「賦能」與「靈性轉化力量」,可以成為轉型正義或恢復式正義的重要助力,因為基督教群體總是努力以「信仰的自由與更新」,來對抗不公義、不合理、不人道的「舊世界」,當代教會裡有許多極佳典範。

釐清政府與政權,加速轉型

聽眾之一、台大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自由台灣黨創辦人蔡丁貴回饋表示,只要認識台灣史就會愛台灣,就會想要建國,但大多數台灣人不認識台灣歷史,他個人是在出國留學期間才認識了台灣歷史。

蔡丁貴發現,台灣社會與長老教會對於「義」這字的看法,有明顯的差異。能正確認識「義」這個字的是講究「公義」的長老教會,因為這是重要的信仰價值之一;而台灣社會普遍講的是「義氣」,並非追求「公義」。因此,關心轉型正義的民眾,都看得到長老教會長期不斷地在推動轉型正義。

蔡丁貴從政治的角度,評論台灣的轉型正義為何迄今難以完成及其困境。他表示,以台灣目前的政治人物,台灣的轉型正義速度只會非常緩慢,因為若想拍板白色恐怖的加害者是蔣介石、二二八元凶是蔣介石,在中華民國體制下,根本是困難重重。他直言,只要中華民國流亡政府仍存在,就證明轉型正義還沒有完成。

蔡丁貴表示,民進黨所講的國家名稱依然是中華民國,只是後面加上了台灣,這就是沒有轉型正義,若是轉型正義,應該是在台灣的歷史上終結掉中華民國。另外,轉型正義要講真話而不是謊言,但現今就職為官、為民意代表的政治人物,都必須面向流亡政府的國父遺像,以及有國民黨黨徽的流亡政府旗幟宣誓就職,這就是在政治運作上的一大謊言。

台派團體大多期待轉型正義速度加快,民進黨政府因而備受期待,這場聽眾也有同樣的反應。但蔡丁貴提醒,完全執政的民進黨,不能稱其為「民進黨政府」,應該稱其「民進黨政權」,因現在的政府是中華民國政府,民進黨只是取得政權,若是不能釐清這一點,轉型正義的速度不會加快。

教會應發公義之聲,引領台灣

聽眾之一、輔仁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姚孟昌回饋表示,常言道時間是轉型正義的最大敵人,人們在國民黨政權統治的體制下,扭曲了判斷真相的公義觀念。他舉例說明,三一八太陽花學運期間,社會在協尋一位對民眾施暴的員警,雖然該員警被拍到的畫面非常清晰,社會也要求政府當局查辦,但這件事情似乎已經船過水無痕。此外,還有很多違法濫權施暴的公權力並未被處理,例如獨台會案,那年(1991年)動員戡亂終止,但辦案人員並不認為拘捕有錯。所以即使到了今天,當年抓捕《自由時代》週刊創辦人鄭南榕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受媒體專訪時就表示,若是歷史重來,他仍然會執行這樣的公務。「這就是問題根源的所在!」姚孟昌說,邪惡的平庸始終沒有被解決,就算有新國家與新政府,這種看似表面平凡卻充滿邪惡的問題仍然會存在。

該如何除魅與解構?姚孟昌說,長老教會在其百年的教會史裡,應該有可以當作台灣轉型正義的試金石,因長老教會重視公義,有力扭轉被扭曲的歷史與觀點,開創公義之路。

 

查看原始文章►https://tcnn.org.tw/archives/158445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Twitter share
  • #轉型正義
  • #和解
  • #動態
  • #周婉窈
  • #和平轉移
  • #寧靜革命
  • #中共統戰
  • #自由
  • #平等
  • #人權
  • #法治
  • #主體性文化
  • #多元性主義
  • #多樣性與啟發性教育
  • #民主化社會
  • #香港
  • #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