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NN新聞
03月06日
馬偕研究心得報告 謝大立分享福音使者腳蹤
最近,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主任牧師謝大立的新書《福爾摩沙信使—馬偕生命敘事的神學素描》受到了關心教會歷史的基督教人士關注,除此以外,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也在3月5日共同主辦「從『福音不受攔阻』到『攏是為基督』的旅程—馬偕研究心得報告」講座。
這場活動是由謝大立針對自己的著作進行的分享。他分享了他對馬偕生平和傳教事業的深入研究心得,其中有新的史料出現,並將其與初代教會與現代基督教的宣教方法作了比較,強調了馬偕對於基督教的貢獻和影響。該書是對台灣著名傳教士馬偕生平的探討和反思,揭示了他在福爾摩沙的傳教事業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謝大立這場演講的內容豐富。他提到福音是基督教所宣揚「上帝的道」,並且永遠不會消失,自由不受阻礙、繼續前進。成為福音使者的馬偕,是一個具有使徒性信仰特質和熱情的人,他留下許許多多美好的信仰遺產給台灣教會,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那支撐他用全生命投入海外跨文化宣教事奉的力量,即是「攏是為基督」。為了基督,馬偕克服了困境、逆境、險境,繼續勇往直前宣揚福音、建立教會、培育人才,置生死於度外,其背後深層浮現的是一種對「上帝攝理」的確信。
台北中會新店教會是馬偕開拓教會的其中之一,與談人新店教會執事李順仁,也是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委員,他提到這本書的第396頁,一份文件〈1884法蘭西來打滬尾,新店教會的人所遇到的代誌〉全文以白話字羅馬拼音書寫,令他特別關注。
李順仁指出,對台灣的教會歷史有興趣的人,應有聽說新店教會受到迫害,然這份文獻紀載了有36位信徒焚而不燬的信仰事跡,其中包括了命喪埤塘的一起命案,而根據當時的官方資料,官府是聽聞有命案發生,但文獻裡並沒有官府前往調查的紀錄,因此不了了之。
李順仁表示,該文獻對現代新店教會的會友來說陌生,主要原因是1924年台北州大淹水,使教會的歷史產生斷層,現在能夠看到的教會資料是1925年以後,導致那36人當中的大多數、他們後代是否還有人在教會已不得而知。這些前輩雖然受到壓迫,但是他們都沒有抱著仇恨,反而是抱持盼望,依然心向著上帝的道路奔跑。他表示,該文獻對現在新店教會來說,有助於去追蹤初代教會對土地、對聚落、對宣教、對環境的思考,進而從這方面認識宣教歷史。
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王昭文指出,〈1884法蘭西來打滬尾,新店教會的人所遇到的代誌〉這份文件對新店教會與新店地區的歷史研究具有幫助,但也從新店教會經歷到資料損毀的不幸,使教會史料斷層,要能夠再找到百年前的資料是高度困難,因此總會成立歷史檔案館具有重要性,現在蒐錄資料,於半世紀後的未來,讓後代們可以了解我們這個時代。
歷史學者、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鄭仰恩回應表示,發現史料、挖掘史料值得持續關心,關於早年台灣的宣教史料很多,而且在加拿大也有的在英國,該如何將史料帶回台灣,這是要緊的工作也是很大的工程。研究史料並不是去到國外一趟、一兩週時間即可完成,而是必須爬梳,需要長期時間進行,最好方式是把史料帶回台灣,特別是長老教會已經成立歷史檔案館,史料的蒐藏要繼續擴展,才能夠從史料當中看到新的發現,進而看到新的觀點及見解。
聽眾有人提問,既然馬偕的事跡有新的史料被發現,難道不需要有新的修正觀點?鄭仰恩指出,謝大立著作這本書,已經有在做修正,譬如,從馬偕對於福音與文化的關係,比起我們過去的瞭解更寬廣也更多元,這就是因為有新的史料可以修正我們的觀點。
修正過去觀點是進行中的事情,不是要譁眾取寵,而是重視重新看到的史料且予以呈現,即是可以帶出不一樣的詮釋,以及不一樣的理解馬偕這個人與他的工作。他表示,教會與基督徒不要擔心與害怕修正觀點,做學術是要將真實觀點呈現,所以史料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願大家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