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首頁  >  TCNN新聞  >  內頁

TCNN新聞

114年

03月30日

台權會南辦講座 談中共數位監控對香港影響

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於3月27日晚間舉辦「南方有人」講座,以「極權怪獸的科技爪牙:台港社會如何面對中國威脅」為主題,邀請在台港人、現為兼職作家的鄭司律主講。鄭司律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幕僚、工黨副主席和民間人權陣線副召集人,在講座中分析中國極權如何透過立法改變香港政治生態,以及數位監控對香港公民社會的威脅。

鄭司律透過實際案例談到中國如何藉由法律解釋和高度監控,限縮香港公民社會的空間。例如被判定不利於國家安全的政治犯,哪怕在獄中表現良好,也無法縮減刑期;在網路與曾參與抗爭者對話,哪怕聊天內容無關乎政治議題,也可能被約談審問。

鄭司律首先說明兩部嚴重打壓香港自由的法律:《國家安全法》和《香港基本法》第23條。《國家安全法》是2020年由中國政府頒布,加強審查、監控,程度對齊中國內部;《香港基本法》第23條是香港自行立法、2024年通過。由於是在地立法,後者在國際社會獲得的關注或許不若前者高,但實際影響不比《國安法》低。

《國安法》與《香港基本法》第23條的罪行交集是「顛覆/分裂國家」,但《香港基本法》第23條把「危害國家安全」定義擴大,但門檻比《國安法》低,例如「外國政治團體在港進行政治活動」和「香港政治團體與外國政治團體聯繫」都被視為罪行。意指就算不像恐怖活動那樣意圖強烈或造成實際後果,也會觸法,例如有人穿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的上衣,還有人在影音平台上訴求「共產黨下台」等,都遭到逮捕、判處有期徒刑。

 

除了上述立法,香港還立法加強關鍵設施電腦系統安全,使得政府有權安裝軟體與存取私人系統、外域資料;修訂《個人資料條例》,乍看加強個人隱私保護,但反對者批評實際上是「選擇性執法」,反而以此保護親中人士。另加強搜集使用者資料,與當前國際社會的隱私規範趨勢並不相符,這也讓跨國企業和平台面臨兩難,影響國際對香港的經濟投資與合作。

言論審查的風氣還影響個人內心,造成寒蟬效應。例如民眾在網路群組討論商家倒閉與經濟衰退問題,群組管理員因為擔心引來政府關注而將群組改名。赴日留學的香港學生Mika Yuen,其社交媒體帳號好友不超過千人,卻因為發文支持港獨,從日本回到香港後被逮捕、判監禁兩個月;這個事件也導致許多人自我審查,刪除社交媒體帳號或貼文。不只是在香港,中國在其他國家的滲透與監控,導致在國外的港人不敢參與抗爭行動,只因為擔心連累還在香港的親友;而外國人則擔心個資外洩,不敢使用將公司設立在香港的企業所提供的服務。

科技日新月異,究竟該如何回應日漸複雜的數位監控問題,鄭司律坦言還需要更多探討與研究。問答時間,眾人討論公民社會韌性、沒有民主社會監督導致香港司法難以發揮作用或具獨立性、在香港的外國人如何看待香港等問題。

近期「中配劉振亞武統言論事件」,引發台灣社會討論何謂「言論自由」界限問題。針對此事,鄭司律表示,從古典自由主義或國家社群角度出發所認定的界限有所不同,而台灣社會對於這條界限應該在哪裡,需要由台灣人自己找到共識。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劉振亞最終遭撤銷居留並限期離境,此結果屬於依法行政;但若今天是「台灣人」發表武統言論,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如何回應?

而關於如何預防國家過度或不當搜集公民個資,以致侵犯個人資訊隱私,鄭司律認為,要先思考政府與社會是否都意識到「隱私」是重要人權?他也反省香港人過去不夠重視人權,以為不用面對極權擴張問題,使得長久以來信任的法治最終也失去效力;但他相信台灣有民主為基礎,只要時間足夠,可以做到更好。

 

查看原始文章►https://tcnn.org.tw/archives/235247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Twitter share
  • #南方有人
  • #極權怪獸的科技爪牙:台港社會如何面對中國威脅
  • #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
  • #香港公民社會
  • #鄭司律
  • #國家安全法
  • #香港基本法
  • #國安法
  • #共產黨下台
  •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 #個人資料條例
  • #中配劉振亞武統言論事件
  • #武統
  • #隱私